編輯室前言

黃涵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台灣人文學社長期以來透過通訊這個園地,持續探問、想像有別於正式學術論文的思想表達與流通的可能性,而台灣人文學社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異質性合成體,會員來自外文、臺文、中文、藝術、社會學等不同領域,我們想的、談的、寫的總是企圖跨越學科藩籬,在不同的知識與思想之間建立更多的連結。在本期的通訊裡,張君玫和林宛瑄不論是以賽伯格作為反思和挑戰種族物種和性別範疇區分的策略,或者以張根碩的《末日飛船》探討放開人類的執念、重新審視順應生命流動,都展現後人類思想的關懷。另外一組則是「文字與影像檔案」:鄭如玉透過潛勢(the virtual)的理論觀點談《Kano》和《賽德克巴萊》,探究在分子化生命的層次重新想像臺灣性(Taiwanness);陳建龍談文字敘事與視覺敘事重疊的瞬間, 蔡士瑋援引德希達的檔案哲學談蔡水林畫作。黃耀弘關注新自由主義的土地掠奪,王怡惠回顧後現代與後殖民性的分分合合,楊志偉評論莫頓(Timothy Morton)的《暗黑生態學》(Dark Ecology),也都為本期通訊增添多元的原創性。各篇以各自的樣態成為思想結晶,在差異之間進行對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