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人類世的危機或轉機? 淺談吳明益的 “The Descent”〈向下的樓梯〉

王怡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博士候選人)

2009年上映的美國災難科幻電影《2012》,主軸在描述:根據瑪雅預言,地球將在2012年迎接世界末日。電影中的末世場景,肇因於溫室效應,氣候因此嚴重變遷,進而導致人類面臨重回冰河世紀的劫難。此部電影雖然各方評價褒貶不一,(有許多評論家認為電影中的災難場景,雖然視覺效果令人震撼,但其中缺乏科學立論基礎,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這部電影再次喚起人類對環境保育議題的重視。時間推移至2015年,另一部上映的英國電影《即刻封鎖》(Containment),也同樣為科幻災難片。這部電影內容大致在描述:由於致命病毒的傳播,倫敦因而進行全面封鎖;尚未染疫的民眾被迫隔離在門窗密封,無水無電的家中;層層的恐懼席捲人心。其實,這兩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皆可視為警世寓(預)言:提醒我們莫忘反思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究竟,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真的有凌駕於自然界的力量嗎?又抑或是,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一定免不了荼害自然界嗎?回溯這兩部電影,雖然在播映當下,《即刻封鎖》的討論熱度不及《2012》,但在2021年的此刻,當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多個國家進行封城,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停擺之際;原本虛構的電影情節竟與此刻的現實不謀而合,真是令人不勝唏噓。究竟,在這個黑暗的時刻,我們要如何省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呢?我認為,作家吳明益甫在2020年出版的文章 “The Descent”〈向下的樓梯〉,或許提供了我們一種用「文學」作為方法,透過架構的內容與主題,去檢視人與自然環境關係的可能性。

“The Descent” 為一篇英文短篇小說,由Jenna Tang翻譯,是吳明益先生應美國非營利出版社Restless Books的邀約,而創作的作品 (該文章未出版中文版),收錄於 And We Came Outside and Saw the Stars Again一書中。該書收錄數十篇來自世界各地知名作家的心血結晶,是出版社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刻,為撫慰人心的破碎而集結文章成書的。書名取自但丁(Dante)神曲(Divine Comedy)地獄篇(“Inferno”)的末句,敘述主角終於離開地獄,重見天堂之美。在我看來,此書名頗有「後設」意義,在新冠肺炎仍肆虐,世界上的人們天天被疫情慘況的新聞報導轟炸下;此書不論是書名還是內容,顯而易見地,目的皆是在替人類帶來心靈層面的光明與希望。

吳明益身為名聞遐邇的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作家,無庸置疑地,在這篇作品中,仍不失其自身特色,在小說的主軸上不僅貫徹生態關懷,並且巧妙運用其文學的筆法,讓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在閱讀之餘,能夠靜心審視自然與生態議題,以達振聾發聵之效。但是,誠如上段所言,And We Came Outside and Saw the Stars Again成書的要旨,是要給予人心在死亡的恐懼下慰藉的: “…to convince ourselves that we are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his kind of social distancing…” (“Introduction”) 因此,有別於吳明益其它的作品,文章中,除了主題性與隱喻性的批判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外;筆觸更加的細膩化。在短短的篇幅中,盈滿的是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整體而言,在這個瘟疫蔓延的時期,是一部溫暖人心、動人心弦的小品。

本篇小說雖然寓意深遠,但是情節卻十分的簡單。女主角A-le 和其父親(A-ba)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被迫分隔異地,並且進行了隔離(quarantine),但是,最後其父親仍然去世了。A-le在悲傷之餘,回到家中(homecoming),看著設置宛如生態教室的家(ecological classroom)與飼養的和尚蟹(monk crabs),與父親共處的點點滴滴回憶瞬間湧上心頭 (“various memories float up…”)。身為教授的父親一向對於生態課題十分關懷,父女倆常一同去捕蟹(hunt for crabs)並且飼養,這也成為A-le與父親最珍貴與美好的回憶。對於A-le來說,自小時候起,飼養和尚蟹就猶如擁有寶可夢(Pokémon)般的令人開心。在此過程中,父親教導了A-le許多的生態知識與觀念,例如: 在分類與養螃蟹時,必須秉持尊重生命個體的心態,應該 “like a laborer, not like a God”。而且,飼養和尚蟹成功的關鍵,是小心翼翼的照料,必須使用海灘帶回來的「天然」沙子才可行 (“Natural sand is crucial”)。此外,和尚蟹具特殊性,因為牠們總是直行(walk straight),在集體行走的時候,便宛如行軍,盛大場面堪可比擬「聖雅各的朝聖之路」(“walking the St. Jacob Pilgrimage Path”)。大體而言,整篇小說以順敘與倒敘交織的方式並行;小說則結尾在A-le到海灘放生了所有的和尚蟹 (因為A-le的父親交代過 “let the crabs go”)。相當諷刺的是,在疫情期間,似乎人類的位階與生物發生了置換。 因為人們保持社交距離 (keep distance),A-le因此可以旁若無人的,帶著和尚蟹在馬路上行走,前往海灘。最後在海邊時,A-le體會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歸屬與依附的感覺(the sense of attachment),她明白了,自己曾經擁有過和尚蟹(以一種眾生平等的模式)以及父親的愛。

整體而言,這篇小說就以主角此種揉雜的情緒畫下了句點。顯然地,小說內容指涉且包含了層層的隱喻。例如:人類對生命的尊重、自然界的反撲、親子間的羈絆等等。那麼,參照現今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身為讀者,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觀點去解讀這篇小說呢?首先,我認為我們必須把「人類世」(Anthropocene)的定義重新反思。究竟,「人類世」是否就意味著「人類中心論」呢(Anthropocentrism)?就基本的概念來看,「人類世」這個詞彙一開始的定義並不明確,多泛指自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 改良蒸汽機後,人類的活動對自然造成巨大影響而開始的世代。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育的概念越趨重視,「人類世」這個語彙也越來越常被討論。在2014年的時候,期刊The Anthropocene Review成立,更開啟了「人類世」這個概念進行跨領域研究的可能。此時,「人類世」開始被定義成資本紀(capitalocene)與種植紀(plantationocene)相關,並常常延伸與正義(justice)、平等(equality)、或地質學(geology)等等議題一起討論。(“The Anthropocene” 1) 由此看來,「人類世」這個詞彙與其研究脈絡的發展,重點所在,並非是「人類」,而是在於 「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互動的過程」,又或者是與其連結的「倫理議題」等等。因此,如果我們重新把「人類世」與其延伸的概念放在 “The Descent” 這篇小說的框架下來看,是非常相輔相成的。吳明益這篇小說的時空背景,架構在新冠肺炎流行的今日,除了出版社的原始設定外,就我的觀點來看,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更具有警世/示警的意味:我們活在「人類世」,一個人類活動對地球影響足以成立一個新的地質時代的年代 (Fred 21),但是直到此時此刻,我們卻仍無從得知當初病毒是如何產生的,而我們又該如何抑止或消滅其存在。相反地,似乎是病毒在「掌控」著人類。因為病毒,人類必須時時刻刻面臨生離死別。那麼這樣,人類還敢繼續秉持著「人定勝天」的心態,認為自己置頂於萬物階層的排序,而睥睨一切、恣意妄為破壞生態嗎?

如果說,吳明益這篇小說帶給我們什麼希望和啟示的話,我認為應該是在災難中,那種不再汲汲營營,人性的反璞歸真。人類或許應當停下腳步,去思索與審視人和物種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吧。人和物種間的關係,或許就和人類之間的情感一樣,都是需要細心對待與維持的。正如同女主角A-le,因為災難與苦痛,透過飼養和尚蟹的種種過往,重新回溯親子間相處的點滴,感受到溫暖與愛,那便是一種絕望中的救贖。吳明益以此篇作品,帶給了我們以「文學」形式能夠感受到的救贖;這便是文學的力量。

此時,當地球上多數的「人類」正在承受疫情的浩劫,被迫留守在家中,各國經濟活動停擺之時,卻有科學家觀察到地球的生態反而因此有了一線生機。例如:世界上的大城不再煙霧迷漫,空氣品質獲得十足的改善;動物們也因為人類不再出沒活動,而紛紛群聚漫遊,「逛大街」。所以,究竟這場人類世界的空前災難,對地球生態是福還是禍呢?另外,亦有科學家指出,也許新冠肺炎只是人類劫難的開端,隨著人類破壞生態,地球暖化越趨嚴重,傳染病或許會更加盛行。我們不妨好好省思,如果是這樣的話,或許不只是《即刻封鎖》的場景,連《2012》都有可能真實發生在未來的某一天。又或者,此刻的危機,也是一種重新反轉人與自然界關係的轉機?我想,身為人類,我們現在必須做的,也許是重新嚴正看待「人類中心論」,並且有意識的擔起人類對自然/物種的責任;因為縱使是仍稱不上物種的渺小病毒,都可能掌控著「人類世」的生殺大權與未來。

參考資料

Carruthers, Jane. “The Anthropocen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2019, doi.org/10.17159/sajs.2019/6428.

Pearce, Fred. With Speed and Violence: Why Scientists Fear Tipping Points in Climate Change. Beacon Press, 2008.

Stavans, llan, editor. And We Came Outside and Saw the Stars Again: Writ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on the COVID-19 Pandemic. Restless Books, 2020.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