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前言
黃涵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台灣人文學社長期以來透過通訊這個園地,持續探 …
黃涵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台灣人文學社長期以來透過通訊這個園地,持續探 …
賽伯格的意象掌握了二十世紀中下葉的界線思考。界線的跨越,以及過程的纏繞,乃至於共生演化的混雜,早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說法。誠如唐娜·哈洛威(Donna Haraway)在1985年出版的〈賽伯格宣言〉(A Cyborg Manifesto)中所言,賽伯格是我們的存有論。然而,存有論的提問方式本身也走向碎裂,並在碎裂中動態地和知識論、倫理學與政治的提問交織展演。行至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賽伯格的意象已經不夠用了,就像各種跨界的論述與實踐,也已經不夠用了。我們跨越了太多,同時也跨越了太少。
新伊甸園中的生命之流與機器裝配:淺談《末日飛船》中亞當的課題 林宛瑄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
《KANO》與潛態逢甲大學外文系專任助理教授鄭如玉 &nbs …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擁抱新自由主義,居住有正義? 黃耀弘 (佛光大學外文系專案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