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後喪屍電影的人屍繁殖與類型雜交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與殭屍》(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中有一句小說原著中沒有的對白,出自威克漢(George Wickham)之口。他主張與其與喪屍對抗,人類更應該尋求與喪屍共存的可能性,因為「喪屍往往比人類繁殖得更快。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與殭屍》(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中有一句小說原著中沒有的對白,出自威克漢(George Wickham)之口。他主張與其與喪屍對抗,人類更應該尋求與喪屍共存的可能性,因為「喪屍往往比人類繁殖得更快。
說到幽默理論的三大顯學,自然是:優越理論(the Superiority Theory)、舒緩理論(the Relief Theory)、違和理論(the Incongruity Theory)。優越理論,立論於貴賤之別,認為察覺他人愚昧,方才引發笑意;換言之,他人之愚昧,突顯自身之優越,我貴而他賤,以此哂笑他人;持此論點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圖、蘇格拉底。
台灣一直以來,政治人物往往將拚經濟、發大財放第一位,但過度強調經濟交換套利發財的同時,其實很有可能將人、國民、國家尊嚴、人民未來等等元素轉化成經濟交換的一部分,進而忽略並犧牲。
賽伯格的意象掌握了二十世紀中下葉的界線思考。界線的跨越,以及過程的纏繞,乃至於共生演化的混雜,早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說法。誠如唐娜·哈洛威(Donna Haraway)在1985年出版的〈賽伯格宣言〉(A Cyborg Manifesto)中所言,賽伯格是我們的存有論。然而,存有論的提問方式本身也走向碎裂,並在碎裂中動態地和知識論、倫理學與政治的提問交織展演。行至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賽伯格的意象已經不夠用了,就像各種跨界的論述與實踐,也已經不夠用了。我們跨越了太多,同時也跨越了太少。
新伊甸園中的生命之流與機器裝配:淺談《末日飛船》中亞當的課題 林宛瑄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
《KANO》與潛態逢甲大學外文系專任助理教授鄭如玉 &nbs …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擁抱新自由主義,居住有正義? 黃耀弘 (佛光大學外文系專案講師) …
脫離「後現代」或「後殖民」二分法的泥淖:淺談汪宏倫、陳芳明、廖炳惠的三篇論文王怡惠 (國立台灣師範大 …
看圖說話第一人-法爾.威廉斯:文字敘事與視覺敘事重疊的瞬間 陳建龍 (世新大學英語學系助理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