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憂鬱,即人的憂鬱:蔡振興X張君玫「宅生態」講座側記(上)
文字/傅仕達 苗栗人,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文學創作散見於《幼獅文藝》和若 …
文字/傅仕達 苗栗人,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文學創作散見於《幼獅文藝》和若 …
文/傅仕達 ■ 張君玫:蓋婭前歷史談起 張君玫教授的「化為宇宙/分子:感性的創造性演化」,以Vern …
文字/余冠毅 2000年生,目前就讀於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曾任月涵文學獎工作會總籌,大學時期 …
文字/余冠毅 ■ 陳國偉:「宅」的次文化與情動力 「宅」的意義,在次文化研究者的視域中,有相當專業的 …
文字/陳怡吟 1999年生於台東。東吳大學中文系畢,現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講者與講題 …
文字/林佳恩 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研究所碩士生。 講者與講題 林宛瑄(獨立學者)「智不智慧都 …
文字/葉福炎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生。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
文字/葉福炎 ■ 世界的另一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屯墾殖民主義 下半場,是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包 …
今年寒假卸下了學校的行政兼職後,多出了許多屬於自己的研究時間,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國內外的學術活動。我懷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情,報名參加了由台灣人文學社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所主辦的「台灣人文學社2019年理論營」,希冀在短短的兩天營隊課堂中,看到久未謀面的師長和學長,也一睹素未謀面的學界名星的風彩。除此之外,更期待為自我的研究能量再次充電,汲取新知,激發研究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