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理論情動的島群:張君玫X林宛瑄「嶼之宇」講座側記(上)

文/陳鈺雯

漂移於中文和台文的人,聽台語歌和喫辦桌長大,但也喜歡烏鎮和放生橋。行旅常迷路,迷路看景也不錯。


講者與講題

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理論情動力:愛是一座分子島嶼」
林宛瑄(獨立學者)「航海王會在島嶼上夢見宇宙政治嗎?」


場次「嶼之宇」由鄭如玉教授主持開場,介紹兩位講者張君玫、林宛瑄。
場次「嶼之宇」由鄭如玉教授主持開場,介紹兩位講者張君玫、林宛瑄。

■ 張君玫:理論之愛,愛是分子島嶼

張君玫教授一襲深色連身洋裝,如巫施展幻術,召喚與會者「用不同方式談理論、思考與想像。」直言,理論的情動力讓我們知道「愛是一座分子島嶼」,思考是什麼東西把大家帶在一起、牽引在一起,也可能因此分開。水藍投影片上的列嶼漂浮,引入drive和驅動力,航向她的理論引導和研究取向,揭示巫女串聯星球的魔法。

首先,張君玫為眾人導覽「宇宙的行星藝術」,這來自千高原(抽象機器)cosmos的概念,即「人類無法取用的未知,在未知的面前,學習對他者敞開。」試著擁有collective intelligence,「把不可見的東西變成可見,至少能夠想像,但無法宣稱能夠理解」。點出藝術家與她的對象其實有著invisible barrier,物件的表面有濾鏡(連空氣也是)光學與非光學的層面。在這樣的理解脈絡下,對外表而言也是重要,尤其對apparency的研究,研究並非只是經過改良的攝影機,而是有更豐富廣闊的理解。人類掌握到「赤裸感官裝置」,在觀察中,使世界變得可見,也因此受限,只能從自然的內在研究自然。

張君玫說,理論的情動力讓我們知道「愛是一座分子島嶼」,思考是什麼東西把大家牽引一起。
張君玫說,理論的情動力讓我們知道「愛是一座分子島嶼」,思考是什麼東西把大家牽引一起。

其次,她提到「跨物種的行星技術演化」,科系浪潮帶來新一波技術,干擾人卻也很迷人,科技在前線干預人類感官,需要中介協商的過程,類似李安sense and the sense of ability。也因為感官多重的阻隔,人類至今仍無法解釋自身的無知。Return of nature,回歸蓋亞理論,自然非線性的法則運作在粒子中間,藉由科學家如何發明粒子和符號,並加以解釋,使我們在宇宙間行進。

張君玫隨後轉入「宇宙網格的結構」,此結構呈現宇宙力量交織與交接線 ,投影片充滿綺麗的星際感。她強調,首張圖示具有平靜與欺騙性,充滿隱喻,島嶼如漂浮行星。第二幅畫,則是細菌與共生,無論是沙漠、螞蟻還是鯨魚,都具備磁場感應的能力。老師直言,在電子顯微鏡下看細菌,生物礦化的奈米磁鐵、細菌構成非常獨特的跨領域場所。近期,人類分子技術終於趕上細菌的技術,然而細菌體內的奈米磁鐵礦和最後產物,其品質勝過人造的奈米磁鐵。

人類對於未知具有不加思考的蒙昧無知,常沒有考慮政治意義與後果。

接著她指出地球上的生物都有「自身獨特的技術」,來參與行星知性圈,從磁小體礦化過程示意圖可知,人類的科學技術多尺度,從分子到星球甚至戰爭,這些都是行星生命的一部分,人類不斷模仿微生物的力量。接著帶到「宇宙政治」,人類對於未知具有不加思考的蒙昧無知,常沒有考慮政治意義與後果。

提及「生命體的傳導」極不穩定不均衡,這恰是發明的條件,因著孔隙,不斷創造新的傳導路徑。例如:細菌製造磁小體基因,基因體恰如一座座「島嶼」,透過水平基因轉移而來,侵蝕細菌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s)。也提到,單細胞與多細胞的繁衍方式,例如:海洋底層厭氧原生生物利用跟地球磁場線對齊,找尋適合位置。外共生生物與其原生集團有運動的機制,夥伴間有新陳代謝連結的關係,在不可見與未知當中,大家一起存在、尋找方向 。這證明了微生物並非沒有世界的盲目生物,而是星球的微縮,他們講述行星生命的方式,關於生命死亡與愛、友誼的禮物。然而某些微生物可以治病,卻有些是致病的基因體島嶼,到近期人類才開始理解微生物的體現軌跡,跨物種的連結:living art or art of living。

「生命體的傳導」極不穩定不均衡,這恰是發明的條件,因著孔隙,不斷創造新的傳導路徑。

在演說末了,張君玫提到affective dimension,自己對理論的熱愛如同宗教。理論常被認為無用,卻是驅策自己去做的力量,理論有著日常生活掙扎軌跡中的痕跡。最後來到台灣後殖民的情境中,理論無法避免有殖民的印記(歐洲男性自由主義),但透過集體合身磁力導向,旅行到非線性未來的情動力,投入合體卻仍保有彼此界線的生命共同體。(閱讀下篇

中山大學哲學所洪世謙教授提問。
中山大學哲學所洪世謙教授提問。
台大氣候永續學程廖昱凱教授提問。
台大氣候永續學程廖昱凱教授提問。
張君玫:理論有著日常生活掙扎軌跡中的痕跡。
張君玫:理論有著日常生活掙扎軌跡中的痕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