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的呪和魅,從語言尋索歷史:朱惠足X李時雍「嶼之語」講座側記(下)

文/傅仕達


■ 李時雍:海洋島嶼的翻譯文學

李時雍所帶來的講題,亦是在探討著南島文化於人類學研究、民族誌與文學創作中的歷史關聯和縱深。他解釋《沒有信箱的男人》夏曼.藍波安所對話的是,信箱是位置和座標,也是文字能坐落的所在。當你能夠掌握文字,掌握這個紀錄的工具,就好像存在一個位置,有了地址。對於達悟族而言,他們在大歷史中,彷彿是一個沒有信箱或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的命運掌握在於使用文字的帝國當中。

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2022。
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2022。

■ 從船眼(Mata no tatala)到攝影之眼

《大海浮夢》的拼板舟留影開始,圖解寫到:外祖父的船與圖騰,我將繼承他的船飾圖案。以及《沒有信箱的男人》中,伊姆洛庫部落(紅頭部落)工作小屋前的兩名女性,李時雍試圖要解釋眼睛到殖民與被殖民客體下的視線回應。在書中所收錄的各種上世紀、超過百年的相片中,以在紅頭駐在所的成員合影做為討論議題的啟發,相紙背面寫下鹿野忠雄(1906 -1945)、馬淵東一(1909 -1988)、移川子之藏(1884 -1947)等,重要的人類學者們,這也開啟了上個世紀初日本總督府殖民山間部落到海島的重要紀錄,通過影像、文字去記錄這些不同的族群、物件、體態特徵,留下了大量的紀錄。然而,這是否是客觀的紀錄?種種看似安靜的影像,背後的攝影也代表著殖民權力(軍事、警政)介入到這個島嶼上。攝影機的反射,便是我們與(殖民)歷史對話的通道。

看似安靜的影像,背後的攝影也代表著殖民權力(軍事、警政)介入到這個島嶼上。攝影機的反射,便是我們與(殖民)歷史對話的通道。

蘭嶼的民族誌攝影與文字紀錄並不是特例,而是在20世紀初的南島共像。以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為例,作為探險者、人類學者的鳥居龍藏(1870 -1953),是一個與島嶼接觸的第一位異邦人,也是寫下第一部關於紅頭嶼的調查報告。夏曼.藍波安回溯從1902年到2022年,剛好跨度超過一個世紀,通過小說書寫與大量的文字記錄對話。通過他的書寫,描述的鳥居龍藏,只關心所謂的人類學寫真,他帶著相機,對於部落來說,相機與武器無異。

他一邊放著筆記本,一邊放著手槍。然後另外一邊放著相機的鏡頭都像武器一樣。讓族人非常恐懼,或者是厭惡。相機不是攝影而是攝走族人的靈魂,紀錄便不像鳥居所講的:「他是將來給達悟民族後代的影像資產。」在文字所寫的初民相遇,變成了暴力的理解。「有文字的民族或國家,他們很輕易用文字就可以寫上是我的版圖。」透過小說片段,以Spivak所提:「對於這些從屬的階層,邊緣的弱小的民族而言,到底他們如何發聲,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文字或影像能夠變成一個追跡歷史的課題或對象的媒介,也許我們就有重返的可能。

■ 面對現代性的惡靈

接著李時雍將三艘船來蘭嶼的時序進行並置和比較,他以1903年班傑明號的泊船便與達悟人造成衝突,作為來島的第一艘船;而衝突導致殖民政府向蘭嶼駛進第二艘帶來殖民治理的船。當我們以夏曼.藍波安的散文作品〈台灣來的貨輪〉來談。第三艘356號的鐵殼軍艦,談及了蘭嶼的現代性物質遭遇,在夏曼.藍波安所寫,雅美的人們看見貨輪,孩童看見希望、年輕人感受到徬徨,老年人焦慮。若是來蘭嶼的漢人們看到,便是外省人期望物資,台灣人期望調回台灣,又或是公職薪水袋;學童們渴望飲食,年輕人想偷渡到台灣,雅美勇士看見船隻的航速。達悟族人乃至夏曼.藍波安以貨輪作為母題所寫的,是直指族人在百年來漫長的不安、焦慮和警戒。

當我們直視惡靈,便是處理80年代「220驅逐蘭嶼惡靈」反核廢料貯存場運動。它同時也是串起了小島百年來所承載的複雜故事。在戰後的蘭嶼紀實紀錄中,胡台麗(1950-2022)《蘭嶼觀點》所看,能看見觀光所帶來的凝視,醫療狀況,核廢料問題。在紀錄片的鏡頭設定,也呼應了講題中,關於攝影的前景與背景。凝視的回應,便是對攝影的恐懼,攝影機宛如武器般。

再從核廢料貯存場所講,貯存場的建置與漁獵海域在同樣的地方,並以「罐頭廠」哄騙達悟族人們去投入這個廠房的建置過程。在種種政策的戳破下,以關曉榮的攝影集去談及一系列的蘭嶼問題。同時的,當布農族的拓拔斯.塔瑪匹瑪於蘭嶼行醫,都將蘭嶼在80年代以後的問題揭發開來。

當我們將地圖放大來看,看見蘭嶼與台灣,便是一種地緣政治上的問題,小島跟大島之間的對峙,變成纏著現代性的隱喻。關於達悟的翻譯,便不只是語言和文化上的翻譯,也包含對於歷史理解的翻譯。群島便是歷時性也是共時性的面對最初的接觸,以及後續延伸諸般的問題。

關於達悟的翻譯,不只是語言和文化上的翻譯,也包含對於歷史理解的翻譯。


延伸閱讀:

朱惠足,〈島嶼作為世界之起源/終結:呂則之(澎湖)與崎山多美(八重山)的離島民族誌想像〉,《文化研究》第28期,2019。

李時雍,《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台北:時報,2023.04.1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